此前爱德华兹讲过一段颇具争议的言论:
“迈克尔-乔丹是当时年代里唯一有技术的球员,所以科比的出现才会让人如此惊讶,而现在的时代,人人都有技术,现在的比赛要难打的多了。”
对于这位森林狼的少年狼王,进入联盟五个赛季的爱德华兹,至今的最高荣誉也不过两次最佳阵容二阵,但嘴上是属实有勇气,一句话直接点评了一个时代。且不论这样的言论正确与否,但不得不说,他确实足够勇敢。
此前不乏有球迷把爱德华兹和乔丹联系在一起,那时的他还会谦虚的回应,表示自己远远比不上乔丹。但结合上述的那段话,这似乎并非是爱德华兹发自内心的想法。
按照他所谓的"乔丹是当时代唯一有技术的球员"的言论,表面理解看,背后含义就是乔丹之所以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对手太弱。或者大胆猜想来看,爱德华兹的直接想法也可以理解成:
“把乔丹放到现在,不一定能够比我出色。”
按照这样的推断,毫不夸张的讲,这几乎算得上是NBA自古以来出现的最大胆、最具争议的一段言论了。以下,我们来讨论讨论爱德华兹这段话的真实成分。
讨论之前,我们先提一个点,爱德华兹所谓的"篮球技术"到底是什么?
个人理解,爱德华兹作为新时代年轻得分手,他所指的技术大概率旨在于进攻技术,简而言之就是他自己最擅长的进攻端技术。
如果从这个思路来看,那爱德华兹的言论和事实之间的出入就有些大了。放眼90年代,虽然乔丹手握10个得分王,但在进攻数据上能够和乔丹同一级别的人也还是存在,而如果乔丹是只有技术的人,那其他不如他的超级球星又该如何看待呢?
当然,爱德华兹的想法应该并非如此。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个人还是能理解爱德华兹在看待90年代和当今篮球时的不同体会,毕竟时代之间的区别确实相当明显。
90年代的中锋不需要拉到三分线外,90年代的球员移动也很难像现在这样满场飞奔,以前的防守方也不需要面对高频率的外线出手,从这一环来看,90年代的比赛要求确实比现在低不少。但这就代表了以前的打法没技术吗?
很明显不是,打法的不同主要还是取决于规则的不同,而不同的打法也需要不同类型的球员和技巧加持,就是如此而已。
在现今联盟很多规则不同于以往的情况下,球员打法和技战术全面性注定要有所变化。参考2005年取消Hand Check,2001年允许联防和防守三秒违例。基于这几点规则转变,直接让比赛内容出现明显改变:
一、有利于进攻方,不止进攻空间变大,球员能施展进攻手段的时间也在变多
二、3D侧翼锋线球员占据主流,中锋球员逐渐落寞
三、身体对抗性降低,背框单打和低位技术逐渐消失。
四、外线空档机会变多,远距投射比重不断提高。
参考以上讨论的比赛内容,其实可以大概理解到爱德华兹所谓的篮球技术是什么,也能够看出他口中的篮球技术和当初乔丹的篮球技术之间的区别。而会出现这样的理解差别,不能怪爱德华兹,因为他就是生于这个时代的球员,也只打过现代规则的NBA。
但相比于不同规则下的篮球体系,对于爱德华兹这段话,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
“那个时代的篮球技术更强?”
参考当今NBA三位国际超级球星对于NBA和世界篮球的理解,东契奇认为:“欧洲联赛强度更高,NBA没有防守三秒规则几乎可以让我每场多得10分”;字母哥则表示:“欧洲联赛空间更小更容易被包夹,国际赛场的履历让我在面对NBA的巨大空间时更为容易”;约基奇也说过:“不同联赛的规则不同,在欧洲打球要有更强的思考力,因为包夹早在禁区等着你了,而NBA是突破之后包夹才会出现”。
对于这些相对看低NBA的言论,放眼90年代基本不会听到,因为那时的NBA不管是球员天赋、比赛竞技水平、身体对抗等等上都远超国际篮球,强弱对比一目了然。但近些年,随着梦之队在国际赛场上多次折戟,NBA的篮球地位也在不断面临世界挑战。
仅就这一段的区别变动来看,足以看出规则变化带来的影响。
结合比赛规则来看,NBA以外的职业联赛打得基本都是FIBA国际篮球的规则,而NBA的规则改动主要是为了增加比赛观赏性,保证赛事收视率,而不是出于让比赛强度变大、球员能力变强的目的。
而这就导致一个趋势,对于那些在NBA打出成绩的球星,必须在国际赛场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此才能够足够全面的评价。而反观在NBA打球的欧洲球星们,在登陆NBA之前,他们本就适应了FIBA规则,自然能够更加全面的得到球迷的评价。
相比于商业性质的NBA,国际赛场则要更加残酷,没有其他因素考虑,只论赛事输赢胜负。不管是喜欢转换反击还是半场阵地,擅长快节奏还是慢慢磨,又或者是冲击内线还是狂飙三分雨,如果赢不了比赛,那么什么都是无用的废话。
参考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虽然梦之队最终还是夺得冠军,但作为当今联盟一众超级大牌组建的全明星球队,竭尽全力也不见得能够稳赢其他球队,更别说什么绝对的赛事统治力了。
当然,这样的比赛过程并不意外,放眼美国男篮历史,不管任何时期,他们都很难在不具备内线优势的情况下主宰国际赛场,尽管前锋和后卫也是一大优势,但中锋位置才是美国男篮和其他国家队的最大差距之处。
借用不少球迷的说法,似乎很多人都把原因归咎于欧洲球员进步明显,但换个思路看,难道是美国男篮球员全部都不思进取自甘堕落吗?这样的说法自然不合理。或者说,是NBA的规则变动导致美国男篮本该有的优势白白丧失了吗?还是说NBA近20年以来逐渐小快灵的现代球风和世界篮坛背道而驰?又或者是NBA场上位置逐渐模糊化的趋势,导致梦之队失去了不同阵容之间的搭配效益?
联想到美国男篮在面对塞尔维亚和法国时候的艰难局面,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把这次美国队的恩比德、阿德巴约换成奥尼尔或者奥拉朱旺,你还会觉得美国队的夺冠之旅会这么困难吗?
不否认,这样的传统中锋不具备外线能力,但从阵容来看,这支拥有库里、布克、杜兰特的美国男篮难道还欠缺外线能力吗?就算三分球能够达到50%的命中率,那也还有一半投篮需要中锋来抢篮板。
或许会有球迷担心传统型中锋很难拉到外围参与无限换防,但从趋势来看,美国的黑人中锋球员们具备的机动性本就比欧洲白人中锋更好,而如果对手的外线进攻主要由文班亚马这样的大个子来负责,那美国男篮的比赛自然会好打很多了。至于防守的部分,文班的对抗能力就基本很难扛住这些内线怪物了。
即便是面对约基奇带队的塞尔维亚,相比于奥尼尔或者奥拉朱旺,自然阿德巴约是约基奇更愿意面对的选择。而其他没有顶级中锋坐镇的对手球队就更不用提了。
以上内容虽然只是想象,但却并非毫无依据。
回顾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梦三队,球队内线是奥尼尔、奥拉朱旺、大卫-罗宾逊,大前锋位置上还有巴克利和卡尔马龙两位攻防兼备的大个子。放眼世界篮球历史,甚至是自有篮球这项运动以来,基本就很难在其他国家队范围内再列出能够抗衡这套内线组合的阵容。
再参考梦三的锋卫线阵容,分别是米奇-里德蒙德、雷吉-米勒、加里-佩顿、二年级的格兰特-希尔、三年级的安芬尼-哈达威,相比来看,阵容星味明显不如梦一队出色,但依靠绝对的内线优势,当届赛会基本没有球队能对梦三队起到丝毫威胁。
从比赛内容就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区别,场上五人各司其职,而能够掌握攻防两端篮板球,基本就能够确定球队的稳固基石,而外围的锋卫进攻优势也能因此而被无限放大。
但在这之后,美国男篮的内线实力逐渐下坡,一直到现在甚至已经逐渐丧失了内线优势,梦之队五人单看都是超级球星,但身处同队时位置重叠,互补优势不足,在没有内线牵制时战术往往过于单调,进攻不是沦为球星个人单打,就是单纯的和欧洲球队比拼投射,一旦手感低迷,比赛陷入白热化局面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回归正题,结合爱德华兹的言论,他口中的篮球技术如果仅仅只是基于当今NBA,那他又如何去评价90年代的技术呢。
结合世界篮球格局的变化,美国NBA的竞技水平确实正在逐渐下滑,只是在不同规则和球员位置不同的前提下,所谓的篮球技术并非仅仅只是得分一项,主要还是基于场上攻防两端,每个位置的能力都应该称为篮球技术,但这其中很多内容,是爱德华兹当下已经看不到,也无法体会的了。
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21-2024 乐球直播.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17147号-1
网站地图